职业规划:兴趣不是挡箭牌,关键是要找到你的成就动机
发布时间:2014-03-06 20:37:35 | 浏览次数:

“世界末日”来临前夕我收到三封网友的email,不约而同问的都是求职相关的问题。看来大家还是满理性的嘛!确实,“搞清楚自己的特质,并且从事对的行业”绝对要比担忧马雅人的石碑更具备管理上的意义。

其中一位网友在信中特别提到我之前写的两篇文章:“找出生涯规划的关键字,5步确定自己想要的方向”与“只要画3个圈,为你的职业生涯决策装上方向键”。他很客气的说他非常喜欢这两篇文章,引发他很多思考,但当我看完整封信落落长的困惑后,我开始怀疑搞不好就是这两篇让他更参不透“个人兴趣”与“职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想了想,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兴趣 vs. 职业”这件事说个清楚,讲个明白,至少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其实布莱恩算哪根葱(布莱恩即本人作者,此处有自嘲意味——编者注),但就连旅馆教父严长寿先生、餐饮霸主戴胜益先生,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强调“热情”与“兴趣”对职涯发展的重要(赶紧拿名人来当挡箭牌:P)。我在文章中其实也强烈认同这点,但是,问题来了,好比说:
如果我最大的兴趣是看电影,是否代表当导演是我最好的生涯目标呢?但我念的是电机啊!
如果我最大的兴趣是玩3C产品,我是不是应该进科技产业呢?但我对技术一窍不通耶!
如果我最大的兴趣是吃美食,那我是不是应该当厨师、美食家、或至少当美食记者呢?

这些问题你是否似曾相识?看电影、玩3C产品、吃美食都是兴趣没错,但我们隐隐约约觉得,这些兴趣都是些吃喝玩乐的玩意儿,似乎成不了正事。但这些成功人士还有布莱恩那根葱都强调兴趣对职业的重要性,难道严长寿先生平日的兴趣就是弄个大饭店来经营?戴胜益先生闲暇的时候喜欢开个连锁餐厅、写个服务SOP?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我不知道严先生、戴先生两位平日的兴趣是甚么。但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各位,虽然我常说我的兴趣是专案管理,但我闲暇的时候,我从不会画个WBS或是甘特图来当作消遣,我宁愿和老婆打一场恶灵古堡六。我也确实说过我很喜欢教学,但周末的时候,我会因为难得不用上课感到非常开心,这时候我通常会做甚么呢?当然是看电影、玩3C、吃美食!

在你想说“布莱恩果然是骗子”之前,请听我解释一下,这可是我思考了一整个礼拜才想出来的词儿。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两个字的定义。吃美食是一种兴趣,当顾问也是兴趣,但很显然的,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属于“休闲嗜好”,而后者则是“成就动机”!

就拿今年屡屡为国争光的电竞小子们来说吧,打游戏谁不爱呢?但如果目标是成为职业选手,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据说这些选手每天勤练至少12小时,他们的教练还会拟定严格的训练schedule,其中还要兼顾课业成绩,还有生活纪律。更重要的是,每天12小时得重复玩他们早已破过上千次的游戏,各项技能必须演练再演练,我猜想,搞不好这些职业选手还根本没时间玩当下最新最夯的游戏。玩线上游戏是一种兴趣没错,但对这些追逐奖杯、奖金、与荣耀的职业选手来说,打电动这样的兴趣早已由“休闲嗜好”的等级提升到“成就动机”的领域。

布莱恩有位小学同学,现在是位知名的影评人,每次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都可以看到他的追踪报导。看电影我从小到大都喜欢,这位同学就更不用说了。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职业级的兴趣跟我们一般人的业余爱好是完全不同档次的。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超人(我还要我妈给我买超人装,很感激她始终没答应)、007系列(每次庞德对女主角展开“全身安检”时我都有一种既诡异又美好的感动)、还有就是每年成龙的贺岁片(结尾好人跟坏蛋都会尽释前嫌然后一起跟观众拜年),这差不多就是全部了。但这位后来成为专业影评的国小生,他甚么电影都看,连非常冷门的西洋艺术电影、爸妈年代的华语老片,他照单全收(记得他爸职业的关系常可以拿到免费的电影票),即使他已经看过的电影,当同学相约去看的时候,他还会再去看一次。而且不管国外还是华语的明星他全都叫得出名字,还能正确地说出这位演员过往出现在哪些电影,演过甚么角色,而且居然连导演的名字都知道(显然这类的话题在小学生界并不受欢迎)。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们一群小鬼假日去打球、打电动、或是打打闹闹的时候,他应该都在乌漆妈黑的戏院里细细品味每个电影画面,而且一直到现在都没改变!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兴趣”这两个字,来到了工作的领域,就再也不是一种单单让人心情放松,感官愉悦的活动了!它涉及了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它和反覆练习有关,它更隐含了一定程度的牺牲,牺牲甚么?牺牲其他享乐的机会。这些“投入”,这些“重复”,这些“牺牲”的背后有个最重要的回报,就是“成就动机”,也就是“成就感”。

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温饱餬口的人,可能很难对以下两个心理学研究自圆其说!

1960年代一位动物心理学家Glen Jensen曾以小白鼠作实验。他首先训练笼子里的小白鼠压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机关,当机关被压下食物就会掉下来。当老鼠习惯靠按压机关取食之后,实验人员再换上一杯可以轻松取用的食物。照理说有“免费”的食物在眼前,老鼠应该会舍弃劳动才对。不过有趣的是,即使知道有不劳而获的机会,200只老鼠中的199只仍会去压动机关取食。而且这些老鼠中又有44%的比例,劳动取食的数量要比不劳而获的量更多。同样的实验套用在多种动物都得到近似的结果。

你可能觉得人类比较聪明,不会像动物那样舍近求远,哪么你可以看看这个以人类为主角的实验。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Dan Ariely和他的同僚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校园里刊出“玩乐高赚现金”广告,很快就来了不少自愿者。这个实验有AB两个对照组,A组的参加者被告知要执行一个任务,就是将手上的积木组成一个标准的机器人。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块美金,第二个完成可得到1.89美金,总之每完成一个机械人都可以赚钱,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至于B组的规则和A组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每一个机械人都会被收好保存起来(至少在实验过程中),但B组参加者开始组装第二个机器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就当着他们的面把刚刚完成的第一个机械人拆散。两组自愿者都宣称自己是乐高迷,但A组平均每人组装10.6个机械人,赚取14.40元,他们在实验结束后的问卷中都表示这是个有趣的活动,有机会还想参加。但可怜的B组结果却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个,赚11.52元,而且很多人在问卷中表示,这个活动不怎么样,不会有下次了。

显然,工作能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属于心灵上的满足和乐趣。这除了解释老鼠“反不劳而获”的行为,也同样解释了有些家财万贯却仍热中工作的人背后的动力。换个角度来说,就算从事的是你有兴趣的活动(好比组乐高),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利,但工作本身若无法为你带来成就感(组好的积木立刻被拆掉),无法让你觉得有意义,这工作也难以持久投入。

希腊神话里面有个叫做薛西佛斯(Sisyphus)的人,是个坏事做尽的家伙,诸神给他最严厉的惩罚不是处死,不是酷刑,而是每天将一块巨石从平地推向山顶,当快到达的时候,石头会自己滚下山,所以他得重头来过,如此反覆直到永恒!原来无穷无尽无意义的工作,就是最严厉的酷刑!

所以对自己未来迷惘的人,与其坐在家里空想,想自己的兴趣到底是甚么,还不如起而力行,卷起衣袖做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你真正要寻找的原本就不是自己的喜好在哪里,而是你的成就感从何而来。想要获得成就感绝对不会轻松,之前已经说过了,做事要做出乐趣,绝对要不少的“投入”、“反覆”、加“牺牲”。“休闲嗜好”就像是汽水,虽然香甜顺口,但很快就腻了,无法天天喝;而“成就动机”则像是茗茶,喝第一口是苦涩,但喝惯了,后头涌上的是一波波一层层的回甘,这是一种你可以品尝20年、30年、一辈子的深度饮料,这是大人才懂的滋味!

最后我想回到一开始这位网友的问题,他信中提到对写作有兴趣,却又不认为自己真的适合走上作家这条路。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写部落格没有稿费(尤其我们连代言机会都没有),写的过程也常常绞尽脑汁,翻遍资料,牺牲自己休闲的时间,但我为什么还想继续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有人会看,甚至还有人会受到我们一丝丝一点点的影响,这样就大大地足够了,有这样的“成就动机”,就足以让我继续不断地“压下机关”以获得回报!所以我想跟这位网友说,喜欢写就要写给大家看,甚至要跟周围亲朋好友宣传,先试验一下自己能否从写作中获得成就感,搞清楚写作对你是“休闲嗜好”还是“成就动机”,然后才能决定方向。

爱情的领域里,我不相信上帝事先安排了一个完美情人等着我去发掘。同样的,在职场我也怀疑真的存在所谓“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算你的工作一开头和个人兴趣相符,但只要随后缺乏足够的成就感来支撑,最终不但难以为继,甚至可能连原本的兴趣也磨耗掉了(乐高实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都建议,绝对不要把嗜好当作职业的原因。我的建议很简单,与其钻牛角尖苦思自己的出路(相信我,你想不出来的),还不如就凭自己当下的条件,找一条最辛苦,但收入也最丰厚的工作,让自己全力投入。再次强调,你要找的不是“兴趣”而是“成就感”,通常越是辛苦的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也越大,而且就算后来真的做不下去,至少这段时间你也赚到了较高的报酬,我认为这是比较理性的做法。(文/Bryan Yao)

 
 上一篇:追随自己的心——设立职业生涯目标的14步练习法
 下一篇:惠普前总裁孙振耀:如何规划你的职业生涯(改变你一生命运的文章)


第一职场网 © 版权所有  Copy@career001.com,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0037168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冀公网安备 1301810200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