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理论与职业规划案例01:一名产品开发从业者的痛苦从业经历 |
发布时间:2025-05-28 19:07:39 | 浏览次数: |
自从2009年开始,本人从事一对一职业生涯已经超过15年了,总计接触数千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总结下来,客户所遇到的职业规划问题无非就是两类:一类是战略性问题,即因为职业方向选错了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此种案例大概占到了90~95%之多;另一类是战术性问题,即方向选择是正确的,但因为战术性的规划和操作出现偏颇而导致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无法进一步提升,此种案例大概只占了5~10%左右。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反复强调,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属于战略性级别的问题,一旦方向错了,则意味着所有的战术性努力都属于无用功,完全是浪费精力和时间。而方向选择的最重要依据就是盖洛普“优势理论”,本人将其归纳为8个字: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也是本人在一对一生涯咨询中一直秉承的核心原则。任何其他的测评,比如倍受推崇的MBTI,以及其他各种性格测试,自身都具备非常大的局限性,若以此为依据进行方向选择,则犯错的概率会达到90%以上。在本人的生涯咨询中,都只会将这些测评作为辅助参考,绝不能作为决策的根本!假如一名职业规划师脱离“优势理论”而仅根据性格/兴趣类测评就大谈方向,只能说他尚未入职业规划之门。 本人之所以对优势理论推崇倍至,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市面上所有的测评中,有且只有盖洛普的优势理论能够做到量身定制,能够发现每个人身上独一无二的优势组合。第二,有且只有优势理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内在驱动力的问题,而只有找到了内在驱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方向选择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内因决定外因,忽略内因而只关注外因,就很容易陷入职业方向定位的误区,而“优势”就是方向决策影响权重最大的内因。关于优势理论的详细阐述,请参考本人的原创文章《如何深度思考你的职业生涯》以及《为什么你的人生总是陷入周期性的厌弃和迷茫?》,此处不再赘述。 即日起,本人将通过不定期更新系列案例的方式,以盖洛普“优势理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职业方向选择与优势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人不再犯原则性的错误。 优势理论与职业规划案例01: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的抱怨 M毕业于重点大学,专业是商务英语。其家乡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尤其是外贸产业,在全国都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凭借着在英语方面的专业优势,M在大四毕业之前就顺利进入了本地一家从事服装外贸的公司任产品开发一职,主要职责是负责服装产品线的开发和设计。然而这份工作做了仅仅一个月,她就决定离职,希望能够在毕业前顺利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职业摸索中少走弯路,虽然努力很重要,但她并不希望盲目努力。 而M之所以离职,原因有3点:第一,跟自身所学专业完全无关,痛苦;第二,每天八、九个小时对着电脑本来就很压抑,还做的都是自己不懂的工作内容,很痛苦;第三,经理每天打鸡血,有点过分洗脑的感觉,很不喜欢这样的做法。M认为,员工有自驱力自然会努力工作,否则打再多鸡血也是浪费时间。M所期望的理想工作状态:可以接受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可以接受上司的严格要求,但是希望工作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在做十分痛苦的事情,因为长期被逼迫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希望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会觉得有盼头,有发自内心的目标,有自我驱动力,而不是时时刻刻像被人逼着去做事的感觉。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M在这份工作中完全没有“驱动力”,并导致了严重的厌弃情绪。通过一对一咨询,我们深入了解的M的盖洛普核心优势主题:专注、追求、分析、纪律、统率。同时结合她的性格来辅助分析,支配型+完美型,在思维方面呈现出典型的逻辑思维,这与盖洛普优势测评的结果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产品开发职位更倾向于发散思维更明显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优势与她所从事的产品开发一职的匹配度极低,而她的发散思维则在测评中处于排名较为靠后的位置,并不突出。同时,M并不是一个在工作中可以将就的人,因为“专注”和“追求”这两个主题的存在,她更希望有一个清晰的前进目标,并在工作中能够崭露头角,建立自己的专业度,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当前的这份工作显然无法满足她的要求。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没有在工作中实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反而是扬短避长,这是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驱动力的根源所在。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需要重新选择职业方向,我们根据她的优势组合,重新推荐了更适合她的职业方向。 而M之所以选错方向,原因在于她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职业生涯方向选择的过程中犯了3大错误:第一,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在哪里,适合干什么,哪里又是禁区;第二,求职时对于目标职位的了解甚少,不知道该岗位所要求的核心特质是什么,导致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较大偏差;第三,不知道自身的优势是否与目标职位相匹配。正因为这3个错误,导致90%以上的求职者在人生方向定位这样的战略级问题上屡犯错误,为他们的长期职业发展埋下重重隐患。假如这样的错误在职业生涯的前3年进行及时纠正,还是很容易重回正轨的,但假如耽误的时间太久,后续的职业发展则不容乐观。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及时止损才是上策,千万不要拖延。 |
上一篇:工作5年月薪4800,转行4年如何冲击35万年薪? 下一篇:优势理论与职业规划案例02:一名行政文员的困惑与迷惑 |